首页尚书资讯状元饼和状元粽的典故
状元饼和状元粽的典故
2012-09-06 16:15:38

 

状元饼

  元朝至正年间,安吉的小乡村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书生杨輗,杨輗天资聪慧,又勤奋好学,深得乡邻喜欢。但是杨家并不富裕,没钱买书,小杨睨为满足求学的强烈愿望,经常翻越数十里,不辞辛劳的去鄣吴“静室书院”请教当时的名家吴松老师。

  杨家到鄣吴之间有爿不知名的小茶肆,专为过往客商提供些茶点,小店有一招牌,便是自制的大饼,经常供不应求。老板膝下无子,对勤奋好学的杨輗很是喜爱。每当杨輗求学时从店前路过,总会唤其入店,给他一幅大饼充饥。老板知道杨輗家境不好,对他从来是分文不收。

  总有客商好奇,问老板为啥要给杨輗饼吃。老板每问必答,说他见杨輗眉清目秀,一表人才,刻苦读书,满腹经纶,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,所以,情愿把饼给他吃。后来,杨輗进京赶考,老板还借给他一大笔路费。

  杨輗赶到京城,殿试下来,果然金榜提名,独占鳌头,中了状元。茶肆老板得知这个消息,高兴万分。

后来,杨輗奉旨衣锦还乡,一到茶肆就下马叩谢老板的关怀之恩。

  状元郎这一拜,硬是把茶肆的饼给拜火了。远近百姓都称这饼为“状元饼”,相继效仿制作。老板也不含糊,亦是把自己做饼的工艺传给了乡邻。这手艺一传就传到了现在,尚书圩村的“状元饼”早就名声在外,但凡来此游玩的人,都要尝一尝这流传了千年的味道!

状元粽

  状元郎杨輗能从小山村一路走到礼部尚书,这自然和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,但是还有一样东西却不得不说,那就是出自于杨母之手的粽子。

  江浙一代人多勤劳,且又巧手。就拿粽子来说,嘉兴粽,湖州粽,哪个不是天下闻名。杨輗的母亲也是个包的一手好粽子的勤劳女人。每年端午将至,鄣吴“静室书院”的吴松老师总是最惦记杨輗赠他的粽子。杨家粽子个大形正,外香里糯,咬上一口,浓浓的陷料流淌出来,直叫人食欲大开。

  这一年,杨輗准备进京赴考,要自行奔赴至江浙行省省会杭州,再坐船从水路由大运河到元朝国都大都。安吉至杭州段,多山岭险峻,竹海深深,少有人家。母亲担心杨輗路上找不到店家投宿,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,连着赶了几天,做了一大包粽子。

  杨輗见后笑说:“哪吃得了这么许多,也不怕一路上酸腐。”母亲却坚持让他带走,说:“为娘包的粽子,岂是这么容易坏的。吃了娘包的粽子,一定能中状元”

  杨輗见拗不过,只得带着。没想到一路上粽子果然没有变质,吃着家乡带出的味道,杨輗箭步如飞,不日便来到了杭州。杨輗细细想来,母亲用酱油沁米,裹入腊肉,均是不宜腐坏之物。粽子外再用油纸团团包裹,由如现在的真空包装,加上山路荫凉,难怪能保质这么久,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!

  杨輗取士后,每当外出公差,都会带上这让他一举高中的粽子,带着让他铭记一生的,熟悉又亲切的“状元粽”。